简单的均线收缩择时

用户头像notheory
2023-03-07 发布

看了一篇研报,鉴于比较简单,我就快速复现了一下!~

【导语】平民化的均线策略几乎是每个刚刚踏入量化大门的宽客遇到的第一个策略。均线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之间的交叉关系来判断当前标的是否强势。短期均线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敏感,但是也容易受到扰动,长期均线对价格变化的反应迟钝,但是不容易受到扰动。当短期均线高于长期均线时,往往意味着当前标的处于强势状态;反之,则代表着当前标的处于相对弱势。均线策略的优点在于不容易错过大趋势,且不折腾,但是缺点在于回报周期长,胜率低。


【策略来源】广发证券《交易性择时策略研究之九:利用均线间距变化提前预判趋势》


【策略思路

  今天要介绍的是实际是均线策略的变种,既然均线的弱点是延迟严重,因此本篇研报采用均线间距作为一种新的择时工具。前面提到,短期均线受到每天的收盘价的影响大(飞鸟),而长期均线收到单日的收盘价不敏感(大象)。因此,每日均线间距的变化往往受到当天的收盘价的影响较大(大象几乎不动,飞鸟乱动)。

  

  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总结出均线收缩择时标准:

  定义均线距离=短期均线-长期均线

  1.若当前处于多头状态(短期均线>长期均线),则  

    a.若均线距离扩张,则买入/持有(说明多方力量强势)  

    b.若均线距离收缩,则卖出(说明多方力量减弱)  

  2.若当前处于空头状态(短期均线<长期均线),则  

    a.若均线距离扩张,则卖出(说明空方力量强势)  

    b.若均线距离收缩,则买入/持有(说明空方力量减弱)  

  通过距离的变化来择时,有点类似于利用导数来择时的意味。我们不是以均线之间的距离作为择时标准,而是通过距离的变化量来作为标准。简而言之,间距扩大,说明力量进一步增强,间距缩小,意味着均线可能趋于较差,两者力量差距缩小。  

  从代码实现上来讲,分为以下步骤:

  1.定义长短期均线周期

  2.获取到标的指数过去100日的前复权收盘价

  3.分别使用获取到的收盘价数据计算长短期均线,并计算每日的均线距离

  4.判断均线所处的状态(短期>长线,多or长线>短线,空)

  5.判断当前均线间距的变化方向(T日的均线间距-(T-1)日的均线间距)

  6.选择多头状态下且均线间距增大,或者是空头状态下且均线间距减小进行买入或者持有操作(这里的间距指的是两条均线距离绝对值)。

【启发】通过均线距离的变化来作为择时标准的思路,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均线看似是一种简单的工具,但是实际上仍然存在大量的可优化、可创新空间;   
实际上均线距离时可以作为一种表征标的是否强势的标志,也即实际上可以作为一种特征用于后续计算和建模。  

  2.均线策略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参数的优化依然是很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  

研报中也通过了遍历所有参数来观察探究最优参数,且参数的不同可能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  


  说明均线策略本身的稳定性是欠佳的,通过过度调参很容易造成过拟合、过优化。  


【优势与劣势】使用均线间距的变化趋势来作为择时依据,取代传统的金叉/死叉信号,最显著的好处是能够让均线的延迟性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胜率低、误判多的问题。因此依旧存在很多的可优化空间,比如增加过滤方向改变条件(连续N天方向改变才确定发生了策略改变)。另外基于均线的策略由于其天生的基因问题,始终无法避免受到参数影响过大的缺陷。  

收益&风险
源码

评论

需要帮助?

试试AI小助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