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策略
学习干货
问答
官方
用户头像sh_***174w0d
2025-11-07 发布
引言:一个“扎心”的真相——量化正在“赢麻了” 今年上半年,一个让许多市场参与者感到“扎心”的真相是:量化交易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数据清晰地揭示了这一趋势,专业投资者之间的较量也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盈利产品比例: 在统计的1243支量化多头策略产品中,高达93.32%实现了正收益。 ●平均收益率: 量化多头策略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15.42%,而同期的主观多头策略成绩仅为9.23%。 ●百亿级基金表现: 在收益率超过10%的27家百亿级基金中,量化策略占据了其中的24席,展现出绝对的领先优势。 面对如此悬殊的战绩,一个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量化基金赚了这么多钱,真的是在“剥削”散户吗?投资与“收割”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1. 投资与“收割”的边界:国际共识与市场操纵 要探讨量化交易的本质,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投资与“收割”的界限。国际市场的普遍共识是,这条边界的核心在于是否构成了故意的市场操纵。 问题的关键并非策略是否高明、工具是否先进,而在于拥有强大资本和技术优势的一方,是否利用这些优势为其他市场参与者设置了不公平的陷阱。当交易行为从利用市场无效性获利,转变为主动创造虚假信号、引诱他人并从中牟利时,投资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改变。 2. 经典案例剖析:印度监管如何“怒斩”华尔街量化巨头 近年来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对华尔街量化巨头Jane Street的处罚。此案清晰地展示了何为越界,何为不可容忍的市场操纵。 2.1 操纵手法揭秘 Jane Street在印度市场的套利手法,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多步操纵计划: ◆蓄意拉高指数: 首先,通过大量买入银行股指数的成分股,人为地推高指数点位。 ◆制造虚假信号: 随后,利用其资金优势主导市场流动性,通过高频报撤单等手段制造虚假的量价突破信号,引诱趋势跟踪策略和其他投资者追高入场。 ◆反向收割利润: 最后,在市场情绪被调动起来后,通过股指期权反手做空,从指数的下跌中赚取巨额利润。 2.2 惊人的交易规模与市场支配力 SEBI的调查文件揭示了Jane Street令人咋舌的市场控制力,其目标已远不止是散户,而是在与整个印度市场的其他所有参与者为敌。 ◆单日交易价值: 仅在2024年1月17日一天,其交易价值就高达约5.11亿美元,是当天市场第二大交易者的三倍以上。 ◆市场份额占比: 其交易量一度占到整个市场总交易价值的15%到25%,形成了局部垄断。 ◆惊人建仓速度: 能够在短短8分钟内,快速买入价值超过6700万美元的多头头寸,其执行效率和资金实力非普通机构所能及。 ◆单日惊人获利: 仅在2024年1月17日一天,其盈利就高达8600万美元,凸显了其操纵策略的短期爆发力。 2.3 残酷的盈亏对比 SEBI披露的一组数据,残酷地对比了操纵者与受害者的结局。通过此类操作,Jane Street累计获利高达4.6亿美元。而在同一时期,印度散户在指数期权上的亏损总额超过了251亿美元。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投资收益,而是赤裸裸的财富转移。 2.4 监管的“雷霆之怒” 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市场操纵行为,印度监管机构SEBI采取了雷霆手段,开出了三项严厉的处罚: **◆**全面禁止交易 **◆**冻结相关资产 **◆**全面追缴非法所得 这一系列重罚向全球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任何以牺牲市场公平为代价的“收割”行为,都将面临监管的严厉打击。 3. 中国的应对:为量化交易划定“红线” 印度Jane Street一案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国际判例,它精准地揭示了监管机构必须防范的具体操纵机制。中国的量化交易新规,正体现了对这类操纵策略的直接回应,旨在先发制人地封堵类似漏洞。 新规的核心目标是规范交易行为,防止滥用技术和资本优势破坏市场秩序。关键措施包括: **◆**对高频交易的规模、频率、报撤单等行为进行多维度限制。 ◆对某些期权工具的交易进行了严格限制。这项措施尤为关键,它精准地指向了Jane Street在印度市场最终用以收割利润的金融工具,体现了监管层精准且有针对性的监管思路。 这些举措表明,监管层正在积极行动,确保量化交易在规则的框架内运行,而非成为脱缰的野马。 4. 无法逾越的鸿沟:量化对散户的“降维打击” 即便在合规的框架内,量化基金相对于普通散户投资者,依然拥有几乎无法逾越的结构性优势,形成了事实上的“降维打击”。 4.1 资本优势:绝对的定价权 对于一些市值较小、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手握巨额资金的量化基金可以轻易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导者。它们的买卖行为直接决定了股票的价格走势,掌握了定价权,而散户只能被动跟随。 4.2 技术优势:时间维度上的碾压 技术上的差距并非增量式的,而是代际的。正如一位分析师所言,量化交易已经进入了纳秒必争的科技时代,而散户投资者仍在依赖手动执行的“新石器时代”。 ◆量化交易耗时: 完成一笔交易仅需几百毫秒。 ◆散户交易耗时: 完成一笔交易平均需要5秒左右。 这个看似微小的时间差,在金融市场中却是天壤之别。它意味着绝大多数稍纵即逝的套利机会,对于散户而言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5. 结语:量化是“核武器”,善用还是滥用? 综合来看,量化交易就像一把“核武器”,其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和监管。 不可否认,量化交易对市场有积极作用。它为市场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在许多成熟市场,量化交易的成交量可以占到总成交量的50%左右,是市场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巨大的交易量,在提供至关重要的流动性(“清洁能源”)的同时,也正是其潜在市场扭曲能力(“武器”)的来源。使其有益的机制,也正是其在被滥用时变得危险的原因。 如果利用得当,并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它就像高效的清洁能源,能推动市场发展,让所有参与者受益。但如果放任其无序扩张,让强者肆无忌惮地利用它来威胁市场稳定、收割弱者,那么其破坏力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建立健全、清晰且强有力的监管体系,是驾驭量化交易这把“核武器”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其带来的效率和活力的同时,坚定地维护整个市场生态的公平、稳定与健康。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用户头像sh_***388rgt
2025-11-07 发布
RSI ,即相对强弱指标,是由韦尔斯.怀尔德(Welles Wilder)提出的,是衡量证券自身内在相对强度的指标。相对强弱指数RSI是根据一定时期内上涨和下跌幅度之和的比率制作出的一种技术曲线,能够反映出市场在一定时期内的景气程度。因为投资的一般原理认为,投资者的买卖行为是各种因素综合结果的反映,行情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供求关系,而RSI指标正是根据供求平衡的原理,通过测量某一个期间内股价上涨总幅度占股价变化总幅度平均值的百分比,来评估多空力量的强弱程度,进而提示具体操作的。 RSI公式不仅能够提供这种平滑特征,而且可以产生一个能够在0-100之间固定区域变动的指标。怀尔德推荐的默认时间跨度是14天,他论证了应用月周期28日的一半是有效的。 计算公式: N日RSI =N日内收盘涨幅的平均值/(N日内收盘涨幅均值+N日内收盘跌幅均值) ×100 由上面算式可知RSI指标的技术含义,即以向上的力量与向下的力量进行比较,若向上的力量较大,则计算出来的指标上升;若向下的力量较大,则指标下降,由此测算出市场走势的强弱。 市场上一般的规则:(快速RSI指14日的RSI,慢速RSI指6日的RSI) RSI 金叉:快速 RSI 从下往上突破慢速 RSI 时,认为是买进机会。 RSI 死叉:快速 RSI 从上往下跌破慢速 RSI 时,认为是卖出机会 慢速RSI<20 为超卖状态,为买进机会。 慢速RSI>80 为超买状态,为卖出机会。 接下来,我将通过python程序调用baostock实现RSI计算,RSI超卖和超买提示的功能。 具体代码如下: import baostock as bs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import matplotlib as mpl # 设置中文字体 - 解决中文显示问题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Microsoft YaHei', 'DejaVu Sans'] # 用来正常显示中文标签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 用来正常显示负号 # 可选:设置其他matplotlib参数 plt.rcParams['figure.figsize'] = [12, 8] plt.rcParams['figure.dpi'] = 100 def calculate_RSI(prices, period=14): """纯Python实现RSI指标计算""" deltas = np.diff(prices) seed = deltas[:period] up = seed[seed >= 0].sum() / period down = -seed[seed < 0].sum() / period rs = up / down if down != 0 else 0 rsi = np.zeros_like(prices) rsi[:period] = 100.0 - 100.0 / (1.0 + rs) for i in range(period, len(prices)): delta = deltas[i - 1] if delta > 0: up_val = delta down_val = 0.0 else: up_val = 0.0 down_val = -delta up = (up * (period - 1) + up_val) / period down = (down * (period - 1) + down_val) / period rs = up / down if down != 0 else 0 rsi[i] = 100.0 - 100.0 / (1.0 + rs) return rsi def computeRSI(code, startdate, enddate): """计算证券在起止时间内的RSI指标""" # 登录baostock系统 lg = bs.login() if lg.error_code != '0': print(f'登录失败: {lg.error_msg}') return None try: # 获取股票数据 rs = bs.query_history_k_data_plus(code, "date,code,close,tradestatus,volume", start_date=startdate, end_date=enddate, frequency="d", adjustflag="3") if rs.error_code != '0': print(f'查询失败: {rs.error_msg}') return None # 处理数据 data_list = [] while (rs.error_code == '0') & rs.next(): data_list.append(rs.get_row_data()) if not data_list: print("未获取到数据") return None df = pd.DataFrame(data_list, columns=rs.fields) # 数据清洗 df = df[df['tradestatus'] == '1'].copy() if df.empty: print("无有效交易数据") return None # 数据类型转换 df['close'] = df['close'].astype(float) df['volume'] = df['volume'].astype(float) df['date'] = pd.to_datetime(df['date']) df = df.sort_values('date').reset_index(drop=True) # 计算RSI指标 close_prices = df['close'].values df['rsi_6'] = calculate_RSI(close_prices, 6) df['rsi_12'] = calculate_RSI(close_prices, 12) df['rsi_24'] = calculate_RSI(close_prices, 24) # 识别超买超卖信号 df['signal'] = '' rsi_6_values = df['rsi_6'].values for i in range(1, len(df)): if not np.isnan(rsi_6_values[i]): if rsi_6_values[i] > 80 and rsi_6_values[i - 1] <= 80: df.loc[i, 'signal'] = '超买' elif rsi_6_values[i] < 20 and rsi_6_values[i - 1] >= 20: df.loc[i, 'signal'] = '超卖' return df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计算过程中发生错误: {e}") return None finally: bs.logout() def plot_RSI_analysis(df, code): """绘制RSI指标分析图表""" if df is None or df.empty: print("无有效数据可绘制") return # 创建图表 fig, (ax1, ax2) = plt.subplots(2, 1, figsize=(14, 10)) # 子图1:价格走势 ax1.plot(df['date'], df['close'], label='收盘价', linewidth=2, color='#1f77b4') ax1.set_title(f'{code} - 价格走势与RSI信号', fontsize=14, fontweight='bold') ax1.set_ylabel('价格 (元)', fontsize=12) ax1.legend() ax1.grid(True, alpha=0.3) # 标记超买超卖点 buy_signals = df[df['signal'] == '超卖'] sell_signals = df[df['signal'] == '超买'] ax1.scatter(sell_signals['date'], sell_signals['close'], color='red', marker='v', s=100, label='超买信号', zorder=5) ax1.scatter(buy_signals['date'], buy_signals['close'], color='green', marker='^', s=100, label='超卖信号', zorder=5) # 子图2:RSI指标 ax2.plot(df['date'], df['rsi_6'], label='RSI 6日', linewidth=2, color='#ff7f0e') ax2.plot(df['date'], df['rsi_12'], label='RSI 12日', linewidth=2, color='#2ca02c') ax2.plot(df['date'], df['rsi_24'], label='RSI 24日', linewidth=2, color='#d62728') # 添加RSI参考线 ax2.axhline(y=80, color='red', linestyle='--', alpha=0.7, label='超买线 (80)') ax2.axhline(y=50, color='gray', linestyle='--', alpha=0.5, label='均衡线 (50)') ax2.axhline(y=20, color='green', linestyle='--', alpha=0.7, label='超卖线 (20)') ax2.set_title('RSI相对强弱指标', fontsize=14, fontweight='bold') ax2.set_ylabel('RSI值', fontsize=12) ax2.set_xlabel('日期', fontsize=12) ax2.legend() ax2.grid(True, alpha=0.3) ax2.set_ylim(0, 100) # 标记RSI超买超卖区域 ax2.fill_between(df['date'], 80, 100, color='red', alpha=0.1, label='超买区域') ax2.fill_between(df['date'], 0, 20, color='green', alpha=0.1, label='超卖区域')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参数设置 code = "sh.600000" startdate = "2025-01-01" enddate = "2025-11-06" print("开始计算RSI指标...") # 计算RSI df = computeRSI(code, startdate, enddate) if df is not None: # 显示最新数据 print("\n最新5个交易日的RSI数据:") recent_data = df[['date', 'close', 'rsi_6', 'rsi_12', 'rsi_24', 'signal']].tail() print(recent_data.to_string(index=False)) # 统计信号 buy_signals = len(df[df['signal'] == '超卖']) sell_signals = len(df[df['signal'] == '超买']) print(f"\n信号统计: 超买信号 {sell_signals} 次, 超卖信号 {buy_signals} 次") # 绘制图表 plot_RSI_analysis(df, code) # 保存数据 output_file = f"D:/rsi_analysis_{code.replace('.', '_')}.csv" df.to_csv(output_file, encoding='gbk', index=False) print(f"\n数据已保存至: {output_file}") else: print("RSI计算失败") 结果画图如下: 生成的CSV文件内容如下: 至于RSI的金叉和死叉的实现,我在之前KDJ里有类似的方法,请大家自己动手。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MACD、KDJ、RSI这三个技术指标。可能有部分人认为计算的结果和交易软件给出的不一样。首先,交易软件给出的是从上市以来的计算结果;其次,我也对比了好几个,发现我计算的结果和新浪财经,腾讯财经提供的指标值比较接近。若还有什么问题,欢迎提问啊。
浏览7
评论0
收藏1
用户头像sh_*219t3e
2025-09-26 发布
大家好,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开发的项目——一款面向量化交易的 AI 智能助手工具网站。它可以帮助大家快速生成高质量、可直接复制运行的量化策略代码,无论你是量化小白还是策略开发者,都能从中受益。 核心亮点: 1.多平台支持:目前已支持 PTrade、QMT、miniQMT、聚宽等,并计划不断扩展更多平台。 2.策略生成高效:用户只需选择平台并输入策略想法,AI 即可生成可运行的量化策略代码。 3.快速入门与优化: • 对量化小白:轻松生成可直接运行的策略,快速上手交易。 • 对策略开发者:帮助完善、优化已有策略,节省开发时间。 • 对文档需求者:可作为量化平台的 API 文档问答机器人,方便查询和使用。 4.业内首创:这是首个面向多平台的量化交易 AI 助手,解决了现有 Deepseek 或 Trae 等 AI 工具因缺乏平台知识库而生成代码无法运行的问题。 使用方式:登录 → 选择你使用的平台 → 输入策略想法 → 生成可运行的策略代码。 我希望这个工具能帮助大家更高效地进行策略开发和量化交易,也欢迎大家在帖子里分享使用体验和建议。 网站链接:https://iris.findtruman.io/ai/tool/ai-quantitative-trading/ 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或功能需求,也可以在帖子里留言,我会持续优化和更新,让它成为量化交易领域最实用的 AI 助手!
浏览521
评论9
收藏0
用户头像sh_*219t3e
2025-11-06 发布
最近我专门针对 Supermind 平台的AI 量化代码生成平台进行了优化改进,现在效果比市面上的 DS、豆包等工具好很多。 👉 SuperMind AI量化代码生成平台 这个工具最大的特点是直接和 AI 对话就能生成完整可运行的Supermind量化策略代码。你不需要懂 Python、C# 或策略 API,只要用自然语言描述你的交易逻辑,比如:“当5日均线向上突破20日均线时买入,反向时卖出。” AI 就会自动帮你生成完整策略代码,并能直接在平台上运行。 相比于通用大模型的输出,这个平台针对量化交易进行了专门优化生成的代码结构更清晰,逻辑更准确,对策略逻辑的理解更接近量化开发者的思路,并且可用作 API 查询或策略自动生成工具 之前上线后,很多朋友反馈代码质量和可运行性都非常高,几乎不需要再手动修改。现在我们的AI量化代码生成平台已经全面支持 Supermind,你可以直接体验。如果你之前在用 DS、豆包等平台,不妨试试看这个版本,可能会刷新你对AI 写量化策略的想象。
浏览33
评论1
收藏0
用户头像sh_***174w0d
2025-11-06 发布
引言:颠覆常识的股市真相 在多数散户眼中,股价暴跌是天赐良机,是“捡便宜筹码”的黄金时刻。然而,资深操盘手之间流传着一个颠覆常识的真相:“你以为是股价越跌,散户越买...事实股价越低,散户越敢抄底,主力越高興。” 这种看似精明的抄底行为,实际上是投资者掉入主力精心设计的出货陷阱的第一步。本文将从交易心理学的角度,为您完整揭示主力如何在下跌通道中,利用散户的思维惯性完成派发,并最终收割市场的全过程。 1. 主力出货的真正时机:并非在股价最高点 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是,主力会在股价的顶峰清仓离场。然而,在真实的交易世界中,这种操作既不现实,也不明智。 ●高点出货不现实: 主力机构手握巨量筹码,而股价的绝对高点如同昙花一现,持续时间极短。若此时大规模抛售,巨大的卖压会瞬间触发股价崩盘,导致大部分筹码根本无法在高位卖出。 ●下跌过程才是主战场: 主力深谙市场心理,他们真正的计划是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利用散户“越跌越买”的心理预期来完成派发。散户眼中每一次反弹的“机会”,恰恰是主力精心设计的出货通道。 2. “抄底陷阱”三部曲:主力如何引诱散户接盘 主力在下跌通道中的出货策略,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博弈,通过以下三个步骤,系统性地引诱散户不断接盘。 第一步:制造“便宜”假象,利用锚定效应引发首次抄底。 当股价从高点下跌20%-30%后,主力会刻意制造一次小幅反弹。这精准地利用了投资者的锚定偏见(Anchoring Bias)——散户将先前的高价作为参照点,错误地认为当前价格已“足够便宜”。这种“捡便宜”的错觉促使他们进行第一次抄底,并期待下一轮主升浪的到来。 第二步:跌出新低,利用沉没成本谬误诱导“补仓”。 短暂的反弹迅速终结,股价继续下行并创出新低。此时,第一次抄底的散户已被套牢,典型的反应是:“肯定是要补仓啊,觉得越跌越应该重仓”。这正是**沉没成本谬误(Sunk Cost Fallacy)和承诺升级(Commitment Bias)**在作祟。当股价腰斩至50%,他们觉得总该反弹了,而主力也确实会制造一次反弹,但反弹的高度远不足以让其回本。于是,为了摊低成本,他们只能选择继续补仓,越陷越深。 第三步:反复弱势反弹,耗尽多头力量。 主力会不断重复“下跌-反弹-再创新低”的循环。投资者会绝望地发现,越往下跌,反弹的力度就越弱。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极为简单:“因为主力经过几次反弹货已经出光了”。当主力资金抽离,市场失去了核心的拉升动力,仅靠被深度套牢、军心涣散的散户,是绝无可能推动股价有效上涨的。 3. 主力的盈利逻辑:为何股价腰斩他们依然赚钱?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主力不可能在价格崩盘时盈利。这种看法忽略了两个基本事实:巨大的成本优势和精密的心理操纵。 ●绝对的成本优势: 一只股票从10元被拉升至50元,涨幅高达数倍。即便主力最终在20至30元的区间出货,其利润依然极为丰厚。更何况,在漫长的拉升过程中,主力还会通过不断地“高抛低吸”来持续降低持仓成本,其最终成本可能远低于市场想象。 ●生动的“商家卖货”类比: 主力的行为就像一个精明的商家。一件成本10元的商品,商家先把它炒到50元的“天价”,然后突然宣布“打五折”,以25元的价格出售,并告诉你这是“限时抢购,错过马上就涨回原价”。同时,他们还安排一堆“托儿”假装疯抢,制造商品供不应求的假象。面对如此巨大的“优惠”和抢购氛围,你很难不心动。一旦你买入,商家的目的便已达成。你再指望商品涨回50元让你卖出获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4. “一山还有一山低”:旧主力离场,新主力登场 当第一轮主力派发完毕,留下大量被套牢的散户后,故事并未结束,一场更残酷的收割可能才刚刚开始。 ●新主力的手法: 新的主力会利用场内散户已被深度套牢、弹尽粮绝的局面,开始收集筹码。他们会先买入一部分,然后“使劲往下砸”,例如将股价从25元砸向10元。这一阶段最关键的特征是:越往下跌,力度越狠,成交量反而越小。 因为经过长期下跌,市场中已没有足够的多头资金来抵抗抛压,此时只需少量资金就能砸出巨大的跌幅。 ●底部的煎熬: 在10至15元这样的底部区域,新主力会通过反复的区间震荡来发动心理战,消磨散户最后的耐心。在长期亏损和反复折磨下,许多投资者最终会心理崩溃,选择“割肉”离场(即投降式抛售,Capitulation),或在底部频繁的追涨杀跌中交出筹码。 ●出货的循环: 当新主力吸筹完毕,他们会再次将股价拉升至前一个套牢盘密集区(例如25元)附近,制造出即将向上突破的假象。一旦吸引到足够的跟风资金进场,他们便会迅速完成新一轮的出货,整个循环再次上演。 5. 结论:你抄的不是“底”,而是“半山腰” 在复杂的市场博弈中,散户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你以为抄到的“底部”,往往只是下跌途中的“半山腰”。每一次看似便宜的买入,都可能是在为别人的胜利离场买单。 抄底的散户最终往往只有两种结局:一是在漫长的亏损和心理煎熬中耗尽所有耐心,最终在真正的底部区域绝望地“割肉”离场;二是在几年后终于等来解套行情,但出于恐惧和解脱的心理,刚一回本就匆忙卖出,从而完美错过了后续真正的大牛市。 只有深刻理解主力的思维模式与市场的心理陷阱,普通投资者才能真正保护自己,避免成为循环收割中的牺牲品。
浏览52
评论0
收藏0
用户头像sh_*219t3e
2025-10-11 发布
亲测最好用的AI编写量化策略工具,可以让 AI 直接写各个平台的策略代码,直接生成可运行的策略代码,代码质量远高于直接使用 DeepSeek、Trae 等平台。 大家可以直接用描述策略,然后一键生成可运行的完整策略代码,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API 查询工具。 最新消息,已经支持SuperMind等主流量化平台啦,并且实盘亲测过了,很适合小白用户,上线之后获得了非常多朋友的好评。 **🚀️ AI工具平台:https://iris.findtruman.io/ai/tool/ai-quantitative-trading/**
浏览751
评论13
收藏3
用户头像sh_*219t3e
2025-09-29 发布
之前我分享过一个小工具网站,支持国内主流量化平台,可以让 AI 直接帮你写各个平台的策略代码,直接生成可运行的策略代码,代码质量远高于直接使用 DeepSeek、Trae 等平台。上线之后获得了非常多朋友的好评。 大家可以直接用描述策略,然后一键生成可运行的完整策略代码,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API 查询工具。 AI工具平台:https://iris.findtruman.io/ai/tool/ai-quantitative-trading/ 我看平台正在开发SuperMind支持,很快就能支持同花顺了
浏览964
评论24
收藏4
用户头像sh_****860vaj
2025-11-06 发布
从“剧本”到“舞台”的鸿沟 很多刚接触量化交易的朋友,都经历过这样一个瞬间:你写好了策略,跑了一遍回测,发现收益曲线几乎贴着45度角向上飙升,短时间内就能翻几百上千倍。但当你满怀信心地将它投入实盘时,曲线却立刻“变脸”,开始持续回撤。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明明回测是“印钞机”,一到实盘却变成了“碎钞机”? 别担心,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这是每位量化交易者从理论走向实战的必经之路,一道必须跨越的鸿沟。 让我们打个比方:回测就像是排练,而实盘才是真正的上台表演。 在排练时,剧本、道具、灯光、节奏……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但当真正站上舞台,你会发现台下有观众,周围有噪音,甚至还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观众手机突然响了、道具失灵、场地断电。这时你才明白,排练只是排练,真正决定演出质量的,是你的临场反应、心态和适应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导致回测与实盘之间存在巨大鸿沟的几个关键原因。 “看不见的敌人”:滑点、冲击成本与流动性 在回测中,你模拟的场景是一个真空般的理想模型。在这个模型里,如果你想在100元买入,系统就假定你能在100元精确成交,无论你想买多少。 然而,现实会一巴掌把你扇醒,让你发现回测是训练,而实盘是战场。 在真实的战场里,存在着各种侵蚀你利润的“摩擦成本”,它们在回测中常常被忽略: 滑点 (Slippage):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当你下单的一瞬间,价格可能已经跳走了。你想在100元买入,但成交价可能是100.01元。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在高频交易中会被无限放大,足以致命。 冲击成本 (Impact Cost): 回测假设你的交易不会影响市场,但实盘中,你的交易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当你用一笔大资金去买入一只股票时,你的买单会推高价格;反之,卖出则会压低价格。这种由你自己的行为导致的不利价格变动,就是冲击成本。 流动性 (Liquidity): 回测假设你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但现实中并非如此。对于一些交易不活跃的小盘股,市场上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对手盘来成交你的订单。你可能挂了很久的单都无法成交,眼睁睁地错过策略发出的信号。 这些在理想模型中不存在的“摩擦”,却是侵蚀你实盘收益的“看不见的敌人”。 “地基的裂痕”:数据质量的陷阱 回测的基石是历史数据。但你有没有反思过,你所用的行情数据是否足够精准?数据有没有经过清洗、复权?有没有幸存者偏差? 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数据错误,也可能会让你的回测结果看起来异常完美。一个建立在错误地基上的策略,无论回测曲线多么漂亮,都注定会在实盘中崩塌。 举个具体的例子:想象你的数据源未能正确处理某次股票拆分。你的回测可能会将股价“一夜暴跌50%”解读为一个绝佳的买入信号,从而在回测报告中产生巨额的虚幻利润。但实际上,股票的总价值并未改变,你的策略只是在追逐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黄金坑”。 一个建立在劣质数据上的回测,即使看起来再完美,也根本不具备任何的参考价值。 “最大的杀手”:心态与执行力 我认为,心态与执行力,才是回测与实盘差异中“最大的杀手”。 在回测里,你看到一个策略大部分时间都在回撤,但偶尔会创下新高。你可以很轻松地对它保持信心,云淡风轻地说:“回撤只是策略的正常波动而已。” 但现在,忘掉那些漂亮的曲线,跟我一起做一个思想实验:这不是模拟盘,这是你辛苦赚来的真金白银。如果你的账户真的连续回撤几个月,你看着账户余额一点一点降低、一点一点缩水,你是否还能像看回测曲线时那样,坚定地去执行策略? 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会开始怀疑策略或因子已经失效,在恐慌中手动干预,最终“倒在了黎明前”。 很多人不是败在了策略不好,而是败在了心态和执行力。 从“策略师”到“实战家” 回测与实盘的区别,归根结底是理想模型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区别。你不能指望一个在历史数据里表现完美的策略,能够被100%无缝地复制到这个充满摩擦和情绪的现实市场里。 一个真正的高手,不只是会堆砌策略、跑回测曲线。他们更懂得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他们使用高质量的数据,从源头上保证策略验证的可靠性与韧性。 他们模拟真实的交易环境,在回测阶段就把滑点、手续费和各种意外情况的磨损全部都考虑进去。 他们通过严格的仓位管理来驾驭心态,确保在策略回撤时,账户的损失在可承受范围内,从而有底气相信策略的内在逻辑,而不是被恐惧支配。 现在,问问你自己:你准备好如何将你的“理想剧本”,转变为一个能在真实战场中生存的有效工具了吗?
浏览50
评论0
收藏0

AI实现财富自由

用户头像sh_**416eyg
2025-11-06 发布
你是否还在被这些难题困住? 想搭建专属量化策略,却因不会写代码、不懂数据因子分析,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研究量化投资时,找不到靠谱的实战策略和源码参考,对着复杂理论一头雾水? 身为普通投资者,总觉得和专业玩家之间隔着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收益始终跟不上? 如果这些困境正困扰着你,那这个 AI 量化 群,就是为你打通财富通道的关键所在!
浏览41
评论1
收藏0
用户头像sh_***388rgt
2025-11-05 发布
CCI指标,又称顺势指标,是美国股市技术分析 家唐纳德·蓝伯特(Donald Lambert)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该指标专门测量股价、外汇或者贵金属交易是否已超出常态分布范围,属于超买超卖类指标中较特殊的一种。该指标波动于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之间。但是,它不需要以0为中轴线,这一点也和波动于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的指标不同。 它最早是用于期货市场的判断,后运用于股票市场的研判,并被广泛使用。与大多数单一利用股票的收盘价、开盘价、最高价或最低价而发明出的各种技术分析指标不同,CCI指标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引进价格与固定期间的股价平均区间的偏离程度的概念,强调股价平均绝对偏差在股市技术分析中的重要性,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技术指标。 按照指标分析的常用思路,CCI指标的运行区间也分为三类:+100以上为超买区,—100以下为超卖区,+100到—100之间为震荡区。在+100到—100之间的震荡区,该指标基本上没有意义,不能够对大盘及个股的操作提供多少明确的建议,因此它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效的。 有时候CCI指标还是比较好使的。以最近比较活跃的平潭发展为例,在股价大幅上涨的时候,CCI指标有剧烈的波动。下面给出获取股票数据以及计算CCI并且画图的python代码,希望能抛砖引玉。 本人将使用baostock的数据来进行代码展示: import baostock as b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matplotlib.font_manager as matfon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 设置中文字体 zhfont1 = matfont.FontProperties(fname='C:/Windows/Fonts/simkai.ttf') def get_stock_data(stock_code='sz.000592'): """获取股票历史数据""" # 登录baostock bs.login() # 查询历史K线数据 rs = bs.query_history_k_data_plus( stock_code, "date,open,high,low,close,volume", start_date='2025-01-01', # 调整为更早的日期确保有数据 end_date='2025-10-31', frequency="d", adjustflag="3" # 复权类型:3-后复权 ) # 转换为DataFrame data_list = [] while (rs.error_code == '0') and rs.next(): data_list.append(rs.get_row_data()) # 登出 bs.logout() if data_list: df = pd.DataFrame(data_list, columns=rs.fields) # 转换数据类型 for col in ['open', 'high', 'low', 'close', 'volume']: df[col] = pd.to_numeric(df[col], errors='coerce') return df else: return pd.DataFrame() def calculate_cci(high, low, close, period=14): """计算CCI指标""" # 典型价格 typical_price = (high + low + close) / 3 # 典型价格的简单移动平均 sma_tp = typical_price.rolling(window=period).mean() # 平均绝对偏差 mad = typical_price.rolling(window=period).apply( lambda x: np.mean(np.abs(x - np.mean(x))), raw=True ) # 计算CCI cci = (typical_price - sma_tp) / (0.015 * mad + 1e-8) return cci def plot_cci_chart(stock_code='sz.000592', stock_name='平潭发展'): """绘制CCI指标图表""" # 获取数据 print(f"正在获取{stock_name}({stock_code})数据...") data = get_stock_data(stock_code) if data.empty: print("获取数据失败,请检查网络连接或股票代码") return print(f"成功获取 {len(data)} 条数据") # 计算CCI data['CCI'] = calculate_cci(data['high'], data['low'], data['close']) # 取最近100个交易日数据 recent_data = data.tail(100).reset_index(drop=True) # 创建图表 fig, (ax1, ax2) = plt.subplots(2, 1, figsize=(14, 10)) # 子图1:价格走势 ax1.plot(recent_data.index, recent_data['close'], 'b-', linewidth=2, label='收盘价') ax1.set_ylabel('价格', fontproperties=zhfont1) ax1.set_title(f'{stock_name}({stock_code}) - 收盘价走势', fontproperties=zhfont1, fontsize=14) ax1.legend(prop=zhfont1) ax1.grid(True, alpha=0.3) # 子图2:CCI指标 ax2.plot(recent_data.index, recent_data['CCI'], 'r-', linewidth=1.5, label='CCI') ax2.axhline(y=100, color='g', linestyle='--', alpha=0.7, label='超买线(+100)') ax2.axhline(y=-100, color='g', linestyle='--', alpha=0.7, label='超卖线(-100)') ax2.axhline(y=0, color='k', linestyle='-', alpha=0.5) ax2.fill_between(recent_data.index, 100, recent_data['CCI'], where=(recent_data['CCI'] > 100), color='red', alpha=0.3, label='超买区域') ax2.fill_between(recent_data.index, -100, recent_data['CCI'], where=(recent_data['CCI'] < -100), color='green', alpha=0.3, label='超卖区域') ax2.set_ylabel('CCI指标', fontproperties=zhfont1) ax2.set_xlabel('交易日', fontproperties=zhfont1) ax2.set_title('CCI指标', fontproperties=zhfont1, fontsize=14) ax2.legend(prop=zhfont1) ax2.grid(True, alpha=0.3) # 设置x轴刻度 date_labels = [] for i, date in enumerate(recent_data['date']): if i % 20 == 0: # 每20个交易日显示一个日期 date_labels.append(date[5:]) # 显示月-日 else: date_labels.append('') ax2.set_xticks(range(len(date_labels))) ax2.set_xticklabels(date_labels, rotation=45)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 打印最新的CCI值 latest_cci = recent_data['CCI'].iloc[-1] print(f"\n最新CCI值: {latest_cci:.2f}") if latest_cci > 100: print("状态: 超买区域") elif latest_cci < -100: print("状态: 超卖区域") else: print("状态: 正常区域") if __name__ == '__main__': # 绘制平潭发展的CCI指标图 plot_cci_chart('sz.000592', '平潭发展') 画出图像如下:
浏览197
评论0
收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