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物理概念解释:股票系统类似于微观到宏观系统物理现象?

用户头像wuh***zc
2025-02-08 发布

Img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量化选股策略,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小市值策略特别容易开发出来,并且策略样本外的效果也极其理想;而大市值股票策略很难开发,需要经过很多次调整或打磨才发现一两个不错的大市值股票策略,虽然看着不错,但是实盘或样本外时,效果不尽人意。这个现象,我尝试了很多年,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的,股票市值由大到小过程,量化选股策略开发难度由高到低,策略有效性由低到高,策略交易效应由低到高。

这个市值效应的现象,极其类似于物理的微观到宏观现象。为什么我这样说呢?

**第一、物理微观世界,物质是离散的、粒子的、随机的等状态,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不连续的系统。**反观,我们的市值股票的分布,我们一样会发现市值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比如说全市场市值最大的股票在2万亿附近,而全市场最大市值排名100的股票,市值规模大概只有几百亿,这种市值差距相当大,相当离散,不连续;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大市值股票系统与物理微观系统是一致的,是不连续的,是不确定性的。

**第二、物理宏观世界,物质是连续的、确定性的等状态。**这个状态与微观状态是相反的,而连续状态的好处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在宏观系统内发现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只要实在宏观系统内使用或预测,结果是一致的,是确定性的。不会因为时间和位置的上不一样,而给出的结果会出现不一样。比如牛顿的力学公式 F=ma,这个公式在宏观系统上,只要知道任意两个变量的结果,就一定可以推导出第三的变量结果,而不会说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置时,推到出另外一个第三的变量结果或公式不成立。

这也是小市值策略的一个明显特征,也就是小市值策略的样本外确定性还是挺高的,同时小市值股票在市值分布上也相当紧凑的,与相邻的股票市值极其靠近,这也就是我们在物理宏观系统上所说的连续性,换而言之,小市值股票系统与物理宏观系统是一致的,是连续的,是确定性的。

第三、借用物理概念解释大小市值策略有效性。
大市值股票系统,是一个微观的系统,是一个不连续的系统,是一个不确定性的系统;这就意味着,你根据现有的历史数据去开发出来的大市值股票策略或模型,它更像是只能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因为这个股票系统是不连续的、不确定性的,也就是说这个系统是开放式的、非平衡的和非稳态的,策略或模型的未来预测和外推的能力是有限的、阶段性的。

所以面对这种短期有效的非稳态系统,我们必须不断重新开发新的策略去不断地迭代过去的;迭代的时候,不仅要求快,还要求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种开放式系统中存活下来而不被未来淘汰。

小市值股票系统,是一个宏观的系统,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是一个确定性的系统;这就意味着,你根据现有的历史数据去开发出来的小市值策略或模型,经常会发现很多小市值策略长时间有效的,或者说跑赢市场。正因为这个股票系统是连续的,确定性的,也就是说这个系统是封闭式的、平衡的和稳态的,策略或模型的未来预测和外推的能力是较长的、稳定的。

所以面对这种中长期有效的稳态系统,我们不必像大市值股票系统的快速迭代去应对,我们可以中长期的时间间隔去迭代策略即可,可以有更多精力放在策略丰富度上和风险控制上。毕竟单一种类型策略,应对极端风险能力较差。

第四、结论。

详解由大到小的市值股票系统稳态性演变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物理的由微观到宏观现象演变过渡;系统由一个不连续过渡到连续的过程,系统由一个非平衡过渡到平衡的过程,系统由一个非稳态过渡到稳态的过程;股票开发策略由难到简单的过程;股票策略未来有效性由低到高的过程;策略交易效应由低到高的过程。

我主要是希望借用物理概念去理解大小市值策略的差异,并且用于指导我们在实际策略开发上,避免不必要的坑和提供正确的应对措施,提高开发策略效率和能力。

以上皆为个人观点,望各位多多指教

原文链接:借用物理概念解释:大到小市值股票系统 类似于 微观到宏观系统物理现象?稳态性越高,策略越有效? - 量化研究徐中行的文章 - 知乎[Link](https://zhuanlan.zhihu.com/p/941633251)

更多相关的量化策略文章,请在知乎搜寻精选文章链接:
1、量化研究徐中行:量化策略择时效应:市值越小,择时越好
2、量化研究徐中行:策略开发思想:股票价格是非稳态系统? 如何通过逐步提升系统稳态性而升华投资方案?
3、量化研究徐中行:量化投资方案:从数据开始,到投资方案
4、量化研究徐中行:多因子套利方案:IF、IC跨品种套利
5、量化研究徐中行:多因子线性选股模型:如何搭配因子???
6、盘中量化模型测试直播地址https://www.zhihu.com/theater/142527

评论

用户头像
2025-03-13 00:17:47

😄 解析的交叉视角很有意思,也许对现象的基本理解有待商榷。

作者更多关注了市值这一因子的数值之间的变化,忽视了大市值本身只占全市场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占市场大部分的小市值股票策略的收益更接近通过全市场因子探索得出来的策略,也就是说通过对全市场归因打造的策略不能解释大市值这一极端情况的波动。

评论